设限初衷是为保护弱区教育发展
由于下调了区属示范性高中招外区学生的上限,不少家长也担心,跨区报考是否会变得更困难。 广州市第三中学是越秀区属的示范性高中,其校长梁国就表示,尽管往年的外区学生上限是25%,但三中这一比例历年都在10%左右,而放眼全市,基本没有学校的外区生会高到15%以上。“既然没有学校超过,划这条线岂非给家长学生徒增心理压力?之前25%的线已吓得只有10%的外区生报考,如果再下调到15%,实招外区生比例肯定不到10%。”
对此,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就称,设置限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弱区教育发展,因为生源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,如果弱区全部优质生源都走了,可能他们的教育就很难办得好。虽然提供给考生均等的选择空间,但并非流动越大越好,最终都是希望各区办好自己的教育,让市民和学生就近获得优质资源。
但是具体到考生个人,并没有太大的影响。因为这几年,包括7中这种很热门的学校的外区生比例都不超过10%,有的区是9%,有的区是11%,去年全市只有1所学校达到上限,这是极个别的。这样的比例是自然形成的结果:只有部分达到竞争能力的尖子会流动,而达不到这种竞争能力的学生不会舍近求远,所以基本上会取得平衡。这意味着,有竞争能力的学生可以大胆报,并不受这个限制影响。





